陰墟簡介

  商代政治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盤庚遷殷」。盤庚定都於「殷」之後,使商代早期四處游移的都城有了定所。在司馬遷所寫的《史記》中曾提到周公將其弟康叔分封在「河淇間,故商虛」(《史記-衛世家》)、項羽領軍來到「洹水南,殷虛上」(《史記-項羽本記》),可知在西漢時期,人們仍大約知道商代晚期的都城「殷」所統轄的區域範圍(稱為「殷墟」或「商墟」),位在今日河南省北部黃河故道與淇水之間、洹河兩岸的地區。

  隨著時代的推移,「殷墟」早已湮沒在世人的記憶之外。到了清朝末年,當王懿榮從藥材「龍骨」上辨識出商代的文字--「甲骨文」之後,吸引了大批的學者投入甲骨的收藏與研究。清德宗光緒三十四年(西元1908年),羅振玉查出甲骨確切的來源地在河南省安陽市郊的小屯村。民國十七年(西元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稱史語所)成立,立刻派董作賓至小屯村調查。同年十二月,在前院長蔡元培的催生下,歷史語言研究所設立了考古組,由李濟負責,目的就是為了進行「殷墟」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