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發掘大事記

一、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發掘時期
   
1928年
8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籌備中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派董作賓到小屯調查甲骨出土情況。
10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董作賓在小屯村中、村北開坑發掘刻字甲骨片。
192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李濟到史語所任第三組(考古及人類學)主任,並主持殷墟發掘工作,在小屯村中、村南和村北開始用近代考古學方法開探坑發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小屯村中、北、南和村西北霸台發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村北大連坑內發掘「大龜四版」。
10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河南省民族博物院何日章到小屯村挖甲骨。
1930年
2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河南省民族博物院何日章又到小屯村挖甲骨。
193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梁思永開始參加殷墟發掘工作,在後岡遺址發掘出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殷文化的三文化層疊壓堆積。把小屯村分為A-E5個發掘區,進行發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吳金鼎參加發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四盤磨試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石璋如、劉燿開始參加發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發掘小屯村北地建築基址和後岡遺址。
193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發掘小屯村北地建築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王裕口、霍家小莊發掘殷代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侯家莊西北高井臺子發掘到與後岡遺址同樣的仰韶、龍山、殷三種文化層的堆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發掘小屯北地建築基址。
193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發掘小屯北地建築基址,在基址下發現龍山文化灰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四盤磨發掘殷代墓葬。在後岡發現龍山文化圍牆和殷代帶墓道大墓。
193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發掘小屯北地建築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侯家莊南地發掘殷代遺址,發現「大龜七版」等一批帶字甲骨。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後岡發掘龍山文化圍牆和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武官村南霸台遺址,內含龍山文化和殷文化遺跡。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梁思永主持發掘西北岡王陵區大墓和祭祀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秋口同樂寨遺址,內含與後岡遺址相同的三文化層堆積。
193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發掘西北岡王陵區大墓和祭祀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發掘西北岡王陵區大墓和祭祀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三個季度共發掘大墓11座、祭祀坑及小墓1200多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范家莊北地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大司空村南地殷代遺址和墓葬。
1936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小屯北地發掘乙、丙組建築基址,發現YH127坑,獲刻字甲骨17096片。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發掘小屯北地建築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大司空村南地發掘殷代遺址、墓葬和戰國墓。
1937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發掘小屯北地建築基址。6月結束。
7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抗日戰爭爆發,發掘工作停止。
TOP

二、1938-1949年戰亂時期的發掘工作
   
1938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組織學術調查團,由大山柏率領史學科考古學班北支班到安陽考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京都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水野清一、岩間德等人到安陽侯家莊考察發掘。
1939年
3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武官村村民在西北岡挖出司母戊大方鼎。
194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東京帝國大學考古學教室到安陽發掘
TOP

三、1950年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掘時期
   
195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中國科學院派郭寶鈞主持發掘西北岡王陵區的武官大墓和祭祀坑,同時在五道溝、四盤磨西北及花園莊西北地發掘殷代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四盤磨發現 「易卦」 卜辭一片。
8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
195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從1953-1954年初,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大司空村東南地發掘殷代遺址、墓葬和戰國墓,清理完整的車馬坑一座。
1955年
河南省文化局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隊在小屯東南地發掘殷代遺址,得刻辭卜骨1片。
1957年
河南省文化局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隊在薛家莊南地(鄰近苗圃北地)發掘殷文化遺址。
河南省文化局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隊在薛家莊北地(鄰近後岡遺址)發掘殷代墓葬。
1958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建安陽工作隊(駐王裕口),在花園莊東南地(張家墳)、梅園莊南地、大司空村東南地和白家莊東北地發掘殷文化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梅園莊南地發現梅園莊一期文化;在大司空村東南地發掘到一批殷代墓葬。
河南省文化局 河南省文化局文化隊在大司空村東南地發掘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小屯村西地發掘殷代遺址,並探出灰溝一條。
195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成立,站址在小屯村西。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武官村北發掘殷墓一座和祭祀坑一排10座。
6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小屯西地工作站內殷代居住址、後岡仰韶、龍山和殷文化遺址、後岡南坡圓形祭祀坑、苗圃北地鑄銅遺址、大司空村東南地仰韶、龍山和殷文化遺址及墓葬、孝民屯南地殷代遺址和墓葬、北辛莊南殷代遺址及骨料坑、范家莊北龍山文化遺址。
196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王裕口西地殷文化遺址、白家墳西地殷代墓葬、苗圃北地殷代鑄銅遺址、後岡圓形祭祀坑、孝民屯西地殷文化遺址、孝民屯北地梅園莊一期文化。
1961年
3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殷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苗圃北地殷代鑄銅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1958年到1961年,由尹達(即劉燿)兼任安陽隊隊長。
196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苗圃北地殷代鑄銅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大司空村東南地殷代遺址和墓葬。
196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苗圃北地殷代鑄銅遺址。
196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繼續發掘苗圃北地殷代鑄銅遺址。
196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大司空村東南地仰韶、龍山文化遺址、殷代遺址和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1962年至1963年鄭振香任隊長。
1966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大司空村東南地殷代遺址和墓葬,其中有車馬坑和一條墓道大墓各一座。
6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文化大革命開始,發掘工作暫停。
196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殷墟發掘工作恢復,發掘孝民屯南地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白家墳西地(殷墟西區墓葬7區)殷代墓葬。
197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發掘白家墳西地殷代墓葬。
  安陽市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在大司空村東南地發掘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孝民屯南地殷代墓葬。
197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後岡仰韶文化遺址、殷代墓葬和戰國墓葬。鏟探到殷代帶墓道大墓4座,發掘3座。
安陽市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發掘大司空村東南地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小屯西地殷代遺址,得卜骨21片,其中10片有卜辭。 全年發掘孝民屯南地殷代墓葬。
197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高樓莊北地(後岡東南坡)仰韶、龍山文化遺址和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白家墳西發現殷代陶質的排水管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小屯西地殷代遺址、白家墳西北地和孝民屯南地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孝民屯南地清理車馬坑一座。
197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發掘小屯西地殷代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北辛莊南地骨料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小屯村北殷代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小屯南地殷代遺址,發掘到刻字甲骨5,041片。
197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孝民屯西南和東南地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苗圃北地鑄銅遺址。
197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小屯北地發掘殷代房墓2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小屯西北地殷代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北辛莊南地殷代、戰國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孝民屯西南地、南地、白家墳西北地、西南地殷代墓葬。
1976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小屯西北地殷代遺址,發現婦好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西北岡武官大墓南墓道和191座祭祀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發掘小屯西北地殷代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白家墳西北地殷代墓葬。
1977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小屯西北地M17、M18號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後岡圓形祭祀坑清理到底。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白家墳西北地殷代墓葬,清理帶墓道大墓4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西北岡王陵區進行大面積鑽探。
1978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孝民屯北地殷代、戰國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孝民屯西南地和白家墳西南地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西北岡發掘一座一條墓道的大墓和40座祭祀坑(其中馬坑30座、象坑一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在西北岡進行鑽探,發現大量祭祀坑。
  安陽市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在大司空村東南發掘殷代墓葬。
197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白家墳西南地殷代墓葬。
安陽市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在梅園莊南發掘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後岡龍山文化遺址。
198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三家莊東地殷代遺址和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苗圃北地殷代墓葬。
安陽市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在梅園莊南發掘殷代墓葬。
198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孝民屯西南殷代墓葬及一車馬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小屯東北地乙組基址東南200米處探出大型基址4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侯家莊南地鑽探並發掘殷代遺址和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大司空村東南地殷代墓葬。
198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小屯西地(工作站院內)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苗圃北地殷代遺址和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白家墳西北地殷代墓葬,其中有帶墓道大墓一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高樓莊南地、薛家莊西地及郭家莊南地殷代墓葬。
  安陽市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在戚家莊東南地發掘殷代墓葬。
198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小屯村西北地發掘殷代遺址、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孝民屯南地發掘4座帶墓道大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在大司空村東南、白家墳西南和高樓莊南地發掘殷代墓葬。
  安陽市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在戚家莊東南地發掘殷代墓葬。
198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發掘小屯西北地殷代遺址和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高樓莊南地和白家墳西北地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苗圃北地和梅園莊北地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西北岡傳出司母戊鼎的大墓及祭祀坑。
  安陽市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在戚家莊東南發掘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從1982至1984年共發掘殷代墓葬近200座。
198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大司空村東南地殷代墓葬,內有二座車馬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劉家莊北地及郭家莊南地殷代墓葬。
  安陽市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在劉家莊南地和梯家口北發掘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孝民屯南地殷代和戰國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花園莊南地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小屯西北地殷代建築基址和墓葬。
1986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花園莊西地和南地鑽探1958年秋小屯西地發現的灰溝的延伸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小屯村中和花園莊村北殷代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劉家莊東北地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苗圃北地及郭家莊南地兩處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花園莊村西南殷代遺址和制骨廢料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大司空村北、南和東南三地殷代和戰國墓。
安陽市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在劉家莊東北發掘殷代墓葬。
1987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小屯東北地殷代建築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花園莊村西南殷代遺址和骨料坑。
安陽市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在梅園莊東南發掘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梅園莊東南發掘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發掘大司空村東南地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發掘郭家莊南地殷代墓葬,清理車馬坑兩座,馬坑一座。
1988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全年在豫北紗廠、劉家莊北地、花園莊南地(安鋼大道南北兩側)、郭家莊西地殷代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殷墟博物苑東南發掘殷代建築基址。
198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本年配合基建發掘一般保護區,以大司空村南地、劉家莊北地、郭家莊西南地三處殷代墓葬區為主。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大司空村南地一中型墓出一朱書玉戈,殘存11字。在劉莊北地一墓出銅境一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郭家莊西南墓地出車馬坑1座,馬坑、羊坑各1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小屯中馬王廟西南至南大路北發掘探方5個,出刻辭甲骨294片。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殷墟博物館苑東南發掘殷代建築基址,發現3座大型基址成南北西排列,呈凹字型,缺口向東。
199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花園莊南地、安鋼大道南側發掘殷代遺址,有殘存房基1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郭家莊西發掘殷代墓葬,有帶墓道的中型墓2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武官村南地發掘殷代墓葬多座,有帶一條墓道的亞形墓1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梅園莊西、孝民屯南地發現了殷代墓葬。
199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後崗發掘殷代墓葬,崗頂發現兩座大墓,帶南北兩條墓道,成中字形。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一長穴墓出帶「祖甲」、「祖庚」、「父辛」、「父癸」等朱書柄形器6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花園莊東北100米,殷墟博物苑南400米發掘一個甲骨坑,出土甲骨1,583片。
199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劉家莊北地發掘車馬坑5座,其中2座保存較好。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花園莊東地發掘3座殷代夯土基址。
199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苗圃北地鑄銅遺址南發掘殷代墓葬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王裕口村南發掘殷代墓葬。
安陽市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在梅園莊東南發掘一座殷代車馬坑。
199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大司空村發掘殷代墓葬群。
199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梅園莊東發掘兩座殷代車馬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劉家莊北地、郭家莊東南、武官村西發掘殷代墓葬。
1996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在劉家莊北發掘墓葬等殷代遺址,發現甲骨刻辭。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鋼廠基建工地發現殷代遺址、車馬坑等。
1997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考古實驗室對洹河流域進行聯合考古調查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白家墳東南地發掘殷代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王裕口村南地發掘殷代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洹北花園莊西北地發掘殷墟早期遺址,有建築基址發現。
1998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考古實驗室對洹河流域繼續進行聯合考古調查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白家墳東南地發掘殷代遺址,有大型夯土基址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王裕口村南地發掘殷代遺址,有墓地、居址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繼續對洹北花園莊遺址發掘及附近地區鑽探,發現大面積殷墟早期遺跡。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水利局和公交公司基建工地發現殷代居址和墓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安陽隊現任隊長唐際根,副隊長徐廣德。
199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從1998年起在花園莊東地,發現大型土基址2座,墓葬26座,灰坑27個,水井4眼。
200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從1999年起在殷墟保護區的東北邊緣、洹河北岸發掘洹北商城。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安陽航校機場南側發現殷代墓葬380座,房基8座,灰坑、窖穴65座,商代道路1條。
200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從1999年至2001年在劉家莊北、同樂花園發現M988、M1046及其它墓葬23餘座,建築基址近30座,灰坑50餘個,車馬坑8個,馬坑2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從2000年起在孝民屯東南發現墓葬300餘座,灰坑60餘個,建築基址10餘座,車馬坑2座,以及大量陶範和銅渣等遺物。
1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在花園莊東發現54號墓。
2006年
7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殷墟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TOP

1928-1987年摘自楊錫璋,《考古》1988:10,p.937-941;
1938-1949年摘自胡厚宣,《殷墟發掘》p.113-114;
1988-1998年摘自朱彥民,《殷墟都城探論》,<附錄一殷墟發掘大事年表>;
1999-2001年摘自中華人民共國國家文物局,《殷墟》,<遺址考古發掘情況簡表>
河南省文化局 河南省文化局的調查發掘工作 安陽市博物館 安陽市博物館的調查發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