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年表 前言 發掘年表

前言
史語所從西元1928年至1937年在殷墟進行十五次考古發掘,這十年中的發掘工作,大致上可以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包括第一次至第九次發掘,又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 第一次至第三次發掘,發掘地點在小屯村附近,時間從1928年10月到1929年12月。發掘面積約為1,400平方公尺,性質是試掘,為了瞭解殷墟地下的情況。
第二時期: 第四次至第六次發掘,地點仍以小屯村為主,兼探后岡、四盤磨、高井台子、王裕口等地區,時間從1931年3月到1932年5月,發掘面積約為4,300平方公尺。
第三時期: 第七次至第九次發掘,地點包含小屯、后岡、四盤磨、侯家莊南地、武官村南霸台。時間自1932年10月到1934年5月,發掘面積約為6,900平方公尺。
第二階段
包括第十次到第十二次發掘。
此階段發掘規模盛大,並利用新技術,改良發掘的方法。時間自1934年10月到1935年12月。主要發掘西北岡侯家莊,總面積約20,600平方公尺,發現11座大墓及1,200多座的祭祀坑和小墓。由梁思永主持發掘工作。另發掘同樂寨、范家莊和大司空村遺址,總面積約1,540平方公尺。
第三階段
包括第十三次到第十五次發掘。
時間自1936年3月到1937年6月。主要發掘小屯村北地及大司空村,總面積約13,450平方公尺。開始採用「平翻法」,即探方發掘法發掘,並注意建築基址的遺留及其平面布局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