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文物小常識

陶器製作過程
 
一、探勘 選擇礦源,礦源之適用性實驗:黏性,可塑性,耐火性,燒成溫度等...。
二、採礦  
原礦挖掘: 含有機質的表土去除(平行挖掘,坑道式等...)。
三、碾碎 原礦碾碎,水洗:可去除有機物,初步的細度分類(水洗分類法)。
四、配料 依加工性質(成形方法)而定,是否添加其他黏土或原料以達需求的加工性質。
五、研磨  
研磨混合: 原礦,黏土及添加物,濕式研磨成泥漿狀(約100目網左右)。
六、壓濾 研磨後的泥漿,為去除水分用壓濾機或麻布袋施壓,壓擠出水分留住黏土。
七、練土 壓濾後的土餅,經真空練土機練土,可去除土中氣泡,增加緊密度。
八、養土 練過的黏土,密封保濕,放置一周以上,增加黏土可塑性,可再練土後拉坯。
九、成形 準備好的黏土,開始成形製坯,做作品...。
十、修飾 成形後的坯,經過修飾讓它更完整更有變化。
a.修坯: 手拉坯後的修坯,半完成作品的黏接及修飾(把手,壺嘴...)。
b.雕刻: 革硬狀態的雕刻:(透雕,單面切雕,雙面切雕,淺浮雕...)。
c.黏接: 將兩件以上不同的坯體,經刮面處理沾泥漿黏合變成一件作品。
d.質感: 將坯體表面,利用各種工具處理成各種不同感覺的表面。
e.彩繪: 將坯體表面,運用礦物質原料或現成色料彩繪於坯上(另釉上彩)。
十一、陰乾 自然陰乾或人工烘乾,人工烘乾溫度30-60°C/時(較適合陶藝作品)。
十二、素燒  
素燒溫度: 800-850°C 燒成至紅磚溫度,求其吸水性以利施釉。
(溫度變化)     
0-100 °C: 吸濕水份蒸發;水分100℃沸騰蒸發(機械水)。
101-200 °C: 吸濕水份蒸發後;黏土粒子接近.微小收縮(機械水)。
201-450 °C: 黏土中的膠質結晶水開始揮發.微小收縮(不可還原)。
451-550 °C: 結晶水去除 ;黏土礦物慢慢分解成矽酸及礬土,慢慢的膨脹。
551-650 °C: 結晶水去除後,結晶格子接近.碳酸鹽(有機物)開始分解揮發。
573 °C: 低溫型石英轉換高溫型石英(發生急遽的膨脹,注意昇溫速度)。
651-880 °C: 硫化物開始分解揮發(素燒完成)。
十三、配釉  
試驗方法: 比例秤重法,三角座標法,塞格實驗式法,混合實驗法。
a.試料: 試驗釉彩原料的比例重量,求其性質,溫度,變化,顏色,等變化。
b.混合: 試驗完成的配方,按照比例重量混合。
c.研磨: 研磨細度以200目網為標準,研磨時間約:0.5-1小時(依量增減)。
十四、施釉 將配成的釉彩原料(釉漿),施於素坯或土坯上。
a.淋釉法: 直接將釉漿淋澆於素坯或土坯上。
b.浸釉法: 將素坯或土坯,直接浸泡於釉漿中,使釉漿吸附於坯上(注意厚薄度)。
c.噴釉法: 用吹氣或空氣壓縮機,將釉漿噴附於坯上(注意釉塵粒子)。
d.綜合法: 綜合以上各法,交叉運用的施釉方式。
十五、燒成方法 依照燒成的氣氛(氧化還原),方法,技巧,需求,效果和特殊性,分為數種...
a.氧化燒成: 大氣下直接燒成,最方便的是電窯,原料為電源的輻射熱能。(坑燒,野外燒)
b.還原燒成: 燒成過程中,盡量使坯在缺養狀況燒製完成,原料有木材,瓦斯,煤油...。
c.坑燒: 野外坑燒,挖一大坑放上樹枝,坯體,樹葉等..混合放置(有機可燃物做為燃料)。
d.柴燒: 耐火磚製成的窯爐,原料為柴薪,大部份為多窯室型(蛇窯,登窯...)。
e.燻燒: 利用有機物為燻料,燻出淺褐到黑色的不同變化,坯打光效果更好。
f.樂燒: 釉彩溶解後,快取坯體放在有機物上,產生還原,氧化的各種變化。
g.鹽燒: 利用鹽分(鈉)的高溫溶解能力,在高溫投入大量鹽分,使坯面,釉彩產生變化。
十六、釉燒  
釉燒: 1230-1260 °C 燒結溫度,使其堅固,不透水,耐酸鹼性,發色等...。
(溫度變化)  
880 °C: 同前素燒(可比素稍稍為快一點,約100-150°C/小時)。
881-950 °C: 硫化物開始分解揮發,注意空氣替換帶出硫化物,急遽收縮。
950-1050 °C: 硫化物分解揮發,矽酸鹽開始形成,部份釉彩原料開始分解。
1050-1260 °C: 矽酸鹽形成,大部份釉彩原料溶解,到全部溶解完成。
1260 °C: 持溫約1小時,依釉漿溫度性質增減(釉燒完成)。
十七、作品完成 窯爐自然降溫,不可太快,以防止冷裂(熱裂是昇溫時發生的)。
窯爐降溫: 降溫至100°C以下時,方可取出坯體,最好是常溫時。
十八、修飾 第二次修飾,方便釉上彩繪。
彩繪: 在燒成後的釉彩上,再於釉上彩繪各色的釉上彩,可增加其層次。
十九、釉上燒 釉上燒,同前第一燒,溫度約700-800°C左右,依釉上彩溫度,昇溫不可太快。
  已燒結的作品(抗熱震,抗收縮小)昇降溫不可太快防止冷裂熱裂。
二十、作品完成 窯爐自然降溫,不可太快,以防止冷裂(熱裂是昇溫時發生的)。
  降溫至100°C以下時,方可取出坯體,最好是常溫時。
上一件:豆 、白陶豆、釉瓷豆(原始瓷) 回選單 下一件:塤